典藏 PP Møbler 產品
PP Møbler 多年來與各界設計師合作,推出特色獨具的家具。這些作品不僅是絕佳工藝的縮影,整體設計亦令人驚艷。我們勇於挑戰,不受款式、風格、樣式和材料所侷限。
我們主要生產的家具出自韋格納 (Hans J. Wagner) 之手,以座椅為大宗,但產品線亦包含其他設計師的作品,舉例來說,丹麥設計師艾爾肯 (Thomas E. Alken) 的作品即列入了 PP Møbler 典藏產品系列。
我們主要生產的家具出自韋格納 (Hans J. Wagner) 之手,以座椅為大宗,但產品線亦包含其他設計師的作品,舉例來說,丹麥設計師艾爾肯 (Thomas E. Alken) 的作品即列入了 PP Møbler 典藏產品系列。
工作坊
PP Møbler 創立於 1953 年,是一間家族經營的丹麥木工工坊,多年來致力傳承極品工藝與設計家具之美。我們的原動力來自對木材的熱愛,深信技術、誠信與工藝三大元素是高品質的保證。
PP Møbler 旗下職人以創新為己任,透過實作不斷探索與精進,追求技術上的突破,好讓生產過程更趨完善,他們對於木材抱持永不妥協的態度。
PP Møbler 所使用的木材大多來自丹麥、德國的永續森林。木材為自然界的一環,因此 PP Møbler 的創作理念不脫離環保天然。
我們的唯一終極目標是創造美觀與功能兼具、且能代代傳承的日常家具。
PP Møbler 旗下職人以創新為己任,透過實作不斷探索與精進,追求技術上的突破,好讓生產過程更趨完善,他們對於木材抱持永不妥協的態度。
PP Møbler 所使用的木材大多來自丹麥、德國的永續森林。木材為自然界的一環,因此 PP Møbler 的創作理念不脫離環保天然。
我們的唯一終極目標是創造美觀與功能兼具、且能代代傳承的日常家具。
歷史
PP Møbler 的歷史可回溯到 1953 年。當年 Ejnar Pedersen 與 Lars Pedersen 兩兄弟剛完成木匠學徒學程,並興起開設工作坊的念頭。他們在哥本哈根北部的小鎮 Lillerød 購入一塊小面積的土地,並招募了8位才華洋溢的年輕木匠一起共事。
以上就是 PP Møbler 的起點。時至今日,PP Møbler 已成為丹麥碩果僅存的家具工坊,所生產的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家具等產品外銷到台灣、日本、美國等等,知名度享譽國際。
以上就是 PP Møbler 的起點。時至今日,PP Møbler 已成為丹麥碩果僅存的家具工坊,所生產的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家具等產品外銷到台灣、日本、美國等等,知名度享譽國際。
故事的開始
PP Møbler 的故事可回溯到位於日德蘭半島上的小鎮瓦伊恩 (Vejen)。Ejnar Pedersen 與 Lars Peder Pedersen 兩兄弟拜師匠 Søren Villadsen 為師,並剛完成家具製作的學徒學程。
1948 年,Ejnar 與師匠的兒子 Knud 在龍斯泰茲 (Rungsted) 合夥開設工作坊,事業版圖後來拓展到阿勒勒。兩人雖於 1953 終止合作關係,但在短暫的合夥期間,Ejnar 與 Jørgen 和 Nanna Ditzel,以及 Gunnar Aagaard Andersen 成為摯友。
上述工作坊與許多藝術家、設計師合作,跨足多種類的實驗性專案。Ejnar 也因此建立了穩固的人脈。當工作坊於 1953 結束營業時,Ejnar 便向他的弟弟提議,要開設屬於兩人的工作坊。
1953年4月2日星期一,Ejnar 從這一天起開始建造一間 150 平方公尺大的工作坊。現在的 PP Møbler 仍位於舊址,但規模已經擴增到 1800 平方公尺。
所謂創業維艱,兩兄弟白天專注於打造工作坊,晚上則在租借的工坊裡埋頭製作家具。他們起初只生產 Ejnar 設計的產品,但不久後,便拿下設計家具的訂單。他們的第一批客戶包括 Bovirke (像 Finn Juhl 一樣的家具販售商)家具店 William Watting,還有 A.P. Stolen。PP Møbler 為後者製作了韋格納 (Hans J. Wagner) 19 號泰迪熊椅的底部椅框。
早在 1955 年,PP Møbler 就在家具製作上展現實驗精神,試圖發揮木材的多種可能性,此信念從此成為工作坊的特色。在 Gunnar Aagaard 等藝術家的協助下,工作坊推出許多令人玩味的家具原型。此後,PP Møbler 開始與設計師、藝術家多元合作,為丹麥設計史立下嶄新的里程碑。
1956年,PP Møbler 首次擴建 (之後又進行6次擴建工程),加蓋了 150 平方公尺的機械工坊。一年後,工作坊首批熟練工 Ove Metysia 完成學徒學程,其成果作品榮獲銀牌。
1950 年代末期,PP Møbler 在丹麥被定位成富有創意、且紀律嚴謹的工作坊。1960 年起,工作坊與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正式合作,推出公牛椅原型,這張座椅由 Erik Jørgensen Møbelfabrik A/S 生產。雙方的合作從 1962 年到1968 年日益加深,推出多款風格獨具的原型,並大多交由 Getama、AP Stolen 等工坊、工廠進行量產。
經過 1960 年代的許多成功合作專案後,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推出他在 PP Møbler 的第一張設計座椅 pp203,並於 1969 年 5 月進行量產。PP Møbler 之所以能獲得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認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坊對品質、材料採取永不妥協態度。
根據傳聞..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本身並不十分在意泰迪熊椅木框的完整與否,畢竟最後外部仍會加設鋪墊。對此,Ejnar 認為,職人也需要對自己的工藝感到驕傲,而且公司絕不允許 B 級產品在市面上販售。
對於 PP Møbler 追求完美工藝的執著,知名丹麥設計評論家 Henrik Steen Møller 曾評論,「那一間位於阿勒勒的工作坊有許多特點,像是認真看待品質這兩個字,不僅講究材料,連過程、結果都十分用心」。
透過與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合作,PP Møbler 於 1970 年代踏上一條全新的擴建之旅。1972 年,公司再次擴建,並增加了 400 平方公尺的空間。
這是第四次擴建 (1961年完成二次擴建),機器工坊增加了 400 平方公尺空間。第三次擴建工程於 1965 年完成,所有大樓、工坊從此合併到一個屋簷下。對 PP Møbler 來說,1972 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工作坊從 Andreas Tuck 接下許多瓦格納 (Hans J. Wagner) 作品,且公司的產量大到必須雇用全職業務員 Gerhard Olsen 來分擔。
與此同時,PP Møbler 第二代 Søren Holst Pedersen 拜師匠 Virum Møbelsnedkeri 為徒,並於 1969 年完成家具製作學程。他接著到丹麥技術學院 (Dansk Teknologisk Institut) 深造木材技術員學位。完成學位後,他沒有馬上回到 PP Møbler,反而選擇在位於錫爾克堡 (Silkeborg) 的 Dansk Spånplade Kompagnis Laboratorium 工作 5 年。1977 年,他回到老家,開始在 PP Møbler 擔任產品經理。
1974 年,PP Møbler 開始外銷家具到日本。透過 Hans Kristensen 的穿針引線,工作坊開始外銷產品到日本連鎖家具店。他日後也成為 PP Møbler 的正式營業員,專門負責日本市場。時至今日,日本仍是 PP Møbler 最大的外銷市場之一,主要原因是日本對於藝術、工藝與品質的追求不懈,與 PP Møbler 的理念不謀而合。
1970 年代後半,PP Møbler 成為丹麥家具界舉足輕重的角色,強調設計與品質可以並行不悖。工作坊推出許多嶄新的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原型,並首次跨足室內設計專案。PP Møbler 與 Poul Kjærholm 合作,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現代藝術美術館打造音樂廳座椅。這項專案執行起來相當困難,因為作品不僅要美觀,還要融入創意,將木材當作聲材之一。當初設計的座椅現在仍健在,見證了 PP Møbler 有能力打造與木材壽命一樣長久的家具。同年,PP Møbler 與室內設計師 Niels Fagerholt 合作完成展示會作品。
接下來的幾年,PP Møbler 進行了重要的組織改造。1977 年,Lars Peder 卸下管理職位,專心投入工藝實作。直到 1998 年交棒給第二代前,Ejnar 是唯一的主管。在這段期間,工作坊於 1980 年榮獲 Møbelfabrikantforeningens 家具大獎、1996 年 Bruno Mathsson 大獎,以及 1998 年 Nationalbankens Honorific 大獎。
1980 年代,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持續為 PP Møbler 設計新的家具原型。以圓椅(The Chair)為例,這張座椅集結設計、工藝於大成,超越了科技限制與傳統窠臼。PP Møbler 亦於 1980 年代為許多機構進行室內設計。1981 年,DSB 渡輪訂購大批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座椅。1986 年,PP Møbler 與 Dahl and Lindhardsen 合作,為霍爾斯特布羅 (Holstebro) 市鎮廳打造極簡且有機的室內裝潢。1988 年,Baltica 位於巴勒盧普 (Ballerup) 的總部訂購韋格納 (Hans J. Wagner) pp58 座椅。
圓椅(The Chair)等創作代表了對極致工藝、科技的追求,因此,這個階段的 PP Møbler 特別強調創新。工作坊之所以如此重視創新,另一個原因是第二代 Søren 於 1987 年回到工作坊任職。他 1982 年到 1987 年間曾在 Fritz Hansens Møbelfabrik 擔任生產經理。
1980 年代初期,Søren 與丹麥技術學院合作研發預壓技術。PP Møbler 量產 Poul Kjærholms chair PK 15 時,就是利用此技術。Søren 返鄉工作也意味著 PP Møbler 開始世代交替。
1990 年代,許多設計師為 PP Møbler 創作家具原型。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作品仍然推陳出新,但其他世界知名設計師也開始與工作坊攜手合作。Nanna Ditzels 完成 Trinidad Chair 原型、Verner Panton 的 VIPP 進入量產,工作坊亦與 Vilhelm Wohlert 教授展開合作。工作坊於 1990 年代參與許多國內外大規模室內設計專案。英國的邱吉爾學院、日本的佐川美術館,以及 Folketinget 的許多市政單位皆訂購瓦格納 (Hans J. Wagner) 座椅。1991 年,丹麥建築中心 (Dansk Arkitektur Centerin) 特別開設瓦格納 (Hans J. Wagner) 展,此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深受國際專注。工作坊到日本沖繩、加拿大多倫多、瑞士和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故鄉岑訥 (Tønder) 參展。PP Møbler 和設計師 Ole Gjerløv Knudsen 合作參與 Munkeruphus 專案計畫。
1990 年後期,PP Møbler 開始與 Søren Ulrik Petersen 合作,他過去曾為工作坊貢獻許多家具。2003 年,時逢 PP Møbler 創業50周年,丹麥設計中心 (Dansk Design Center) 在實驗展裡特別聚焦於 PP Møbler 的實驗原型。該活動的策展人是教授兼設計師 MMA Hanne Kjærholm。
1948 年,Ejnar 與師匠的兒子 Knud 在龍斯泰茲 (Rungsted) 合夥開設工作坊,事業版圖後來拓展到阿勒勒。兩人雖於 1953 終止合作關係,但在短暫的合夥期間,Ejnar 與 Jørgen 和 Nanna Ditzel,以及 Gunnar Aagaard Andersen 成為摯友。
上述工作坊與許多藝術家、設計師合作,跨足多種類的實驗性專案。Ejnar 也因此建立了穩固的人脈。當工作坊於 1953 結束營業時,Ejnar 便向他的弟弟提議,要開設屬於兩人的工作坊。
1953年4月2日星期一,Ejnar 從這一天起開始建造一間 150 平方公尺大的工作坊。現在的 PP Møbler 仍位於舊址,但規模已經擴增到 1800 平方公尺。
所謂創業維艱,兩兄弟白天專注於打造工作坊,晚上則在租借的工坊裡埋頭製作家具。他們起初只生產 Ejnar 設計的產品,但不久後,便拿下設計家具的訂單。他們的第一批客戶包括 Bovirke (像 Finn Juhl 一樣的家具販售商)家具店 William Watting,還有 A.P. Stolen。PP Møbler 為後者製作了韋格納 (Hans J. Wagner) 19 號泰迪熊椅的底部椅框。
早在 1955 年,PP Møbler 就在家具製作上展現實驗精神,試圖發揮木材的多種可能性,此信念從此成為工作坊的特色。在 Gunnar Aagaard 等藝術家的協助下,工作坊推出許多令人玩味的家具原型。此後,PP Møbler 開始與設計師、藝術家多元合作,為丹麥設計史立下嶄新的里程碑。
1956年,PP Møbler 首次擴建 (之後又進行6次擴建工程),加蓋了 150 平方公尺的機械工坊。一年後,工作坊首批熟練工 Ove Metysia 完成學徒學程,其成果作品榮獲銀牌。
1950 年代末期,PP Møbler 在丹麥被定位成富有創意、且紀律嚴謹的工作坊。1960 年起,工作坊與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正式合作,推出公牛椅原型,這張座椅由 Erik Jørgensen Møbelfabrik A/S 生產。雙方的合作從 1962 年到1968 年日益加深,推出多款風格獨具的原型,並大多交由 Getama、AP Stolen 等工坊、工廠進行量產。
經過 1960 年代的許多成功合作專案後,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推出他在 PP Møbler 的第一張設計座椅 pp203,並於 1969 年 5 月進行量產。PP Møbler 之所以能獲得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認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坊對品質、材料採取永不妥協態度。
根據傳聞..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本身並不十分在意泰迪熊椅木框的完整與否,畢竟最後外部仍會加設鋪墊。對此,Ejnar 認為,職人也需要對自己的工藝感到驕傲,而且公司絕不允許 B 級產品在市面上販售。
對於 PP Møbler 追求完美工藝的執著,知名丹麥設計評論家 Henrik Steen Møller 曾評論,「那一間位於阿勒勒的工作坊有許多特點,像是認真看待品質這兩個字,不僅講究材料,連過程、結果都十分用心」。
透過與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合作,PP Møbler 於 1970 年代踏上一條全新的擴建之旅。1972 年,公司再次擴建,並增加了 400 平方公尺的空間。
這是第四次擴建 (1961年完成二次擴建),機器工坊增加了 400 平方公尺空間。第三次擴建工程於 1965 年完成,所有大樓、工坊從此合併到一個屋簷下。對 PP Møbler 來說,1972 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工作坊從 Andreas Tuck 接下許多瓦格納 (Hans J. Wagner) 作品,且公司的產量大到必須雇用全職業務員 Gerhard Olsen 來分擔。
與此同時,PP Møbler 第二代 Søren Holst Pedersen 拜師匠 Virum Møbelsnedkeri 為徒,並於 1969 年完成家具製作學程。他接著到丹麥技術學院 (Dansk Teknologisk Institut) 深造木材技術員學位。完成學位後,他沒有馬上回到 PP Møbler,反而選擇在位於錫爾克堡 (Silkeborg) 的 Dansk Spånplade Kompagnis Laboratorium 工作 5 年。1977 年,他回到老家,開始在 PP Møbler 擔任產品經理。
1974 年,PP Møbler 開始外銷家具到日本。透過 Hans Kristensen 的穿針引線,工作坊開始外銷產品到日本連鎖家具店。他日後也成為 PP Møbler 的正式營業員,專門負責日本市場。時至今日,日本仍是 PP Møbler 最大的外銷市場之一,主要原因是日本對於藝術、工藝與品質的追求不懈,與 PP Møbler 的理念不謀而合。
1970 年代後半,PP Møbler 成為丹麥家具界舉足輕重的角色,強調設計與品質可以並行不悖。工作坊推出許多嶄新的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原型,並首次跨足室內設計專案。PP Møbler 與 Poul Kjærholm 合作,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現代藝術美術館打造音樂廳座椅。這項專案執行起來相當困難,因為作品不僅要美觀,還要融入創意,將木材當作聲材之一。當初設計的座椅現在仍健在,見證了 PP Møbler 有能力打造與木材壽命一樣長久的家具。同年,PP Møbler 與室內設計師 Niels Fagerholt 合作完成展示會作品。
接下來的幾年,PP Møbler 進行了重要的組織改造。1977 年,Lars Peder 卸下管理職位,專心投入工藝實作。直到 1998 年交棒給第二代前,Ejnar 是唯一的主管。在這段期間,工作坊於 1980 年榮獲 Møbelfabrikantforeningens 家具大獎、1996 年 Bruno Mathsson 大獎,以及 1998 年 Nationalbankens Honorific 大獎。
1980 年代,韋格納 (Hans J. Wagner) 持續為 PP Møbler 設計新的家具原型。以圓椅(The Chair)為例,這張座椅集結設計、工藝於大成,超越了科技限制與傳統窠臼。PP Møbler 亦於 1980 年代為許多機構進行室內設計。1981 年,DSB 渡輪訂購大批韋格納 (Hans J. Wagner) 座椅。1986 年,PP Møbler 與 Dahl and Lindhardsen 合作,為霍爾斯特布羅 (Holstebro) 市鎮廳打造極簡且有機的室內裝潢。1988 年,Baltica 位於巴勒盧普 (Ballerup) 的總部訂購韋格納 (Hans J. Wagner) pp58 座椅。
圓椅(The Chair)等創作代表了對極致工藝、科技的追求,因此,這個階段的 PP Møbler 特別強調創新。工作坊之所以如此重視創新,另一個原因是第二代 Søren 於 1987 年回到工作坊任職。他 1982 年到 1987 年間曾在 Fritz Hansens Møbelfabrik 擔任生產經理。
1980 年代初期,Søren 與丹麥技術學院合作研發預壓技術。PP Møbler 量產 Poul Kjærholms chair PK 15 時,就是利用此技術。Søren 返鄉工作也意味著 PP Møbler 開始世代交替。
1990 年代,許多設計師為 PP Møbler 創作家具原型。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作品仍然推陳出新,但其他世界知名設計師也開始與工作坊攜手合作。Nanna Ditzels 完成 Trinidad Chair 原型、Verner Panton 的 VIPP 進入量產,工作坊亦與 Vilhelm Wohlert 教授展開合作。工作坊於 1990 年代參與許多國內外大規模室內設計專案。英國的邱吉爾學院、日本的佐川美術館,以及 Folketinget 的許多市政單位皆訂購瓦格納 (Hans J. Wagner) 座椅。1991 年,丹麥建築中心 (Dansk Arkitektur Centerin) 特別開設瓦格納 (Hans J. Wagner) 展,此展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深受國際專注。工作坊到日本沖繩、加拿大多倫多、瑞士和韋格納 (Hans J. Wagner) 的故鄉岑訥 (Tønder) 參展。PP Møbler 和設計師 Ole Gjerløv Knudsen 合作參與 Munkeruphus 專案計畫。
1990 年後期,PP Møbler 開始與 Søren Ulrik Petersen 合作,他過去曾為工作坊貢獻許多家具。2003 年,時逢 PP Møbler 創業50周年,丹麥設計中心 (Dansk Design Center) 在實驗展裡特別聚焦於 PP Møbler 的實驗原型。該活動的策展人是教授兼設計師 MMA Hanne Kjærholm。
關懷環境
PP Møbler 家具取自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善用各種木材、且講究最高品質。樹木的成長需要好幾百年的時間,以及完善的自然環境。我們期許自己的家具要像大樹一樣,擁有數百年的壽命,這不僅是對客戶的承諾,也是對我們自己的要求。
PP Møbler 出品必屬佳作,我們在材質、工藝和耐久度上皆追求卓越。這同時也代表我們關懷環境,對於環保永不妥協。
PP Møbler 出品必屬佳作,我們在材質、工藝和耐久度上皆追求卓越。這同時也代表我們關懷環境,對於環保永不妥協。
環保
為了確保品質、減少碳足跡且杜絕不法業者偷渡開發中國家木材,PP Møbler 主要使用丹麥、德國產木材。此外,我們購入木屑鍋爐,好讓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8公噸。我們將生產過程中殘留下來的木屑、刨花放入鍋爐燃燒,其所產生的熱能可讓工作坊、辦公室保持溫暖,也能煮水與烘乾木材。
我們的通風系統與木屑鍋爐相連,因此萃取後的熱能可加熱外來冷空氣,讓工作坊維持溫暖狀態。
選擇配合廠商時,我們以 LCA 為篩選條件,以確保廠商所提供材料對環境友善。
工作坊的屋頂裝有隔熱紙層,亦有隔音效果。裝設之時,紙層尚未被列為隔熱素材,所以我們自行還做了必要的防火測試。紙層的生產過程所使用到的能源少於傳統隔熱素材,也能讓噪音從 50 分貝降到 42 分貝。後面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工作坊就位於住宅區。
我們用水性材料取代傳統黏膠、塗漆,以改善室內溫度、減少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有毒物質。
我們的通風系統與木屑鍋爐相連,因此萃取後的熱能可加熱外來冷空氣,讓工作坊維持溫暖狀態。
選擇配合廠商時,我們以 LCA 為篩選條件,以確保廠商所提供材料對環境友善。
工作坊的屋頂裝有隔熱紙層,亦有隔音效果。裝設之時,紙層尚未被列為隔熱素材,所以我們自行還做了必要的防火測試。紙層的生產過程所使用到的能源少於傳統隔熱素材,也能讓噪音從 50 分貝降到 42 分貝。後面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工作坊就位於住宅區。
我們用水性材料取代傳統黏膠、塗漆,以改善室內溫度、減少生產過程中所排放之有毒物質。
社會責任
我們展開雙臂歡迎所有員工,不論年齡、性別與國籍。技能、熱情才是我們重視的唯一特質。
工作坊的運作仰賴技巧熟練的職人,因此我們希望可以與員工長期合作。訂單減少時,我們還是繼續生產,確保足夠的庫存。
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仍可以繼續工作,我們不強迫員工退休。
工作坊的運作仰賴技巧熟練的職人,因此我們希望可以與員工長期合作。訂單減少時,我們還是繼續生產,確保足夠的庫存。
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仍可以繼續工作,我們不強迫員工退休。
為了改善工作環境,我們建造了一個全新的萃取系統。為了減少生產時所產生的木塵,所有的工作台、機械附近都配有獨立萃取系統。此系統備有節電與頻率偵測馬達,當機械啟動時,此系統會自動開啟萃取功能。
我們也設置了兩台電腦造模機,以降低工作上的風險。
我們主要的配合廠商皆為丹麥籍,這樣做不僅可以確保品質,也能鞏固工作環境。此外,我們鼓勵所有員工要以節能為己任。
我們也設置了兩台電腦造模機,以降低工作上的風險。
我們主要的配合廠商皆為丹麥籍,這樣做不僅可以確保品質,也能鞏固工作環境。此外,我們鼓勵所有員工要以節能為己任。
經濟
我們使用許多低污染、節電且低耗能的永續科技。所使用的電子造模機比早期的款式更有效率,省時亦省電。木屑鍋爐則每年幫我們省下約 100.000 丹麥克朗(DKR) 的燃料費。
我們記錄內部使用電氣、暖氣和木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以設法減少成本。
產區內只使用省電照明,倉庫、走廊和外面皆裝設感應系統,確保只有在必要時候才會啟動。我們也備有中央總開關,工作坊關門時,照明都會被切掉,以確保不必要的耗電。
我們記錄內部使用電氣、暖氣和木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以設法減少成本。
產區內只使用省電照明,倉庫、走廊和外面皆裝設感應系統,確保只有在必要時候才會啟動。我們也備有中央總開關,工作坊關門時,照明都會被切掉,以確保不必要的耗電。